漫长的暑假马上结束。在暑期,孩子们或是玩电脑、打游戏,或是放开了玩儿,总是三餐不固定,睡眠也不规律。无声无息间,很多孩子出现了“暑期综合征”。眼看开学临近,父母和孩子该怎么样调整?
暑期综合征表现
1沉迷互联网与电视
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到来,爸爸妈妈上班,不少孩子终于过上了“没人管”的幸福生活。不少学生愈加沉迷于玩网游或看电视,上学时或许一天只能玩半小时,假期里,他们总是能在电脑前坐上六七个小时。
后果:如此比较容易致使睡眠不足,还会产生双眼干涩等问题。孩子在无声无息中容易产生一种焦躁情绪,甚至会因急躁而产生攻击行为。
2贪玩熬夜不睡觉
专家介绍,还有一部分父母,见孩子平常学习紧张,非常想在暑期让孩子好好轻松一下,因此,对孩子的玩乐不加限制,孩子更是无心学习。尤其是孩子在家,常常饮食无规律,面对零食也没节制,容易导致吃喝无度,有些还存在熬夜不睡看电视的状况。
后果:不运动、过度松弛的状况会使孩子身体机能降低,不利于体能恢复,还会导致视力降低。
3过度参加辅导班
不少父母不了解,其实,在暑期过度学习,也是暑期综合征的表现。不少父母由于忙便给孩子报了不少辅导班。舞蹈课、绘画课、游泳课、瑜伽课、国学课、历史课,一门接着一门,暑假根本得不到休息。
后果:过度学习或许会“欲速则不达”,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机械,对学习失去兴趣。这种忽视孩子的做法容易让孩子产生不想上学情绪,进而致使恶性循环。
4暑期疯狂减肥
很多孩子特别是女生遭到大人和社会的影响,很惧怕肥胖,到了暑期便纷纷拟定“减肥大计”。要么拼命动,要么使用饥饿疗法,这让父母十分心疼却也很为难。还有些孩子在暑期饮食无节制,致使过分肥胖,影响体能。
后果:不科学的“魔鬼减肥”或许会致使发育期的孩子营养缺少。
专家剖析 8到13岁为高发群体
北京迈格森国际教育北京中心主任王森觉得,“暑期综合征”的高发人群是8-13岁的孩子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,爸爸妈妈一旦注意不到,孩子就容易放任,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。而14-15岁的孩子因为课业比较紧,又有高考考试明确的目的,得暑期综合征的可能性要小一些。
王森说,漫长的暑期后,假如父母没提前加以引导,孩子上学后容易出现上课走神、记忆力衰退、失眠、健忘等状况。紧急的还会对开学表现出恐惧情绪,甚至心慌意乱没办法适应。
专家想办法 提前“收心”适应开学
王森建议,父母应该在开学前7至10天给孩子“收心”。第一,父母应当让孩子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,培养早睡早起习惯,渐渐适应校园作息。同时,父母还需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、生活和娱乐时间,做到劳逸结合。除此之外,需要给孩子肯定的开学紧迫感,譬如询问孩子暑假作业的状况,让孩子天天保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看书、写作业。
王森介绍,父母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症状进行调整。对于沉迷上网的孩子,父母应该加以限制,譬如限定孩子天天上网一到两个小时;对于过度玩乐的学生,父母则应当需要孩子增加阅读;而对于过度学习的孩子,父母第一要调整心态,与孩子进行交流,多给孩子安排一些体育运动,有选择地为孩子报辅导班,以免让孩子负担过重。